关注北京、旅行和地学
追寻北京的秋天:赏秋的三阶段
追寻北京的秋天:赏秋的三阶段

追寻北京的秋天:赏秋的三阶段

“可是这秋的深味,尤其是中国的秋的深味,非要在北方,才感受得到的。”郁达夫在《故都的秋》中如此感慨。作为南方人,没到北方之前,没有太多感受。来到北京后多年,也是最近,我才渐渐感受到什么是北京的秋。我想在这里分享点最近的思考,谈谈我对赏秋三阶段的看法,也是有意与之前写的《发现自然北京:玩的三阶段》呼应。

第一阶段:邂逅型——喜欢,关注

关注是一件很好的事情,说明你正在进行从无到有的跨越。相对于漠视自然的人来说,这是一个很大的进步。

一个周末,我去奥林匹克森林公园(南园)寻秋,天色渐暗,在我即将收三脚架准备离去的时候,赫然发现正前方的水面上方,一轮圆月从云端升起,美极了,欣喜之余又拍摄了半个小时。路上我开始反思:我为什么那么高兴,是因为幸运吗?幸运,这个词也恰恰说明我对天文景观的赏识,还处在第一阶段:碰到了,很喜欢,关注了,没了。回想自己平时虽然也拍摄天空云朵,但大多浮于表面,并没有用心去琢磨。否则,我这个时候应该等在河边,等看月升。等要比幸运更进一步,是因为等字饱含着期待,是心领神会,是迎接美好的心情。

也许,自然面前,我们大多数人都处在第一阶段——喜欢并愿意记录那些美好的时刻。这样,难免出门赏秋的时候靠运气,不明确自己想要看什么、将会看到什么。一句话,就是不知道该在什么时候去什么地方欣赏什么。我刚来北京,也曾赶去香山“赏”红叶,拥着人海进,随着人海出。香山的游人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以至于我再也没在秋天去过那里。

希望有一天我能在水边等着它出现。2013-11-17,奥森
月亮从云端升起,将月光洒在奥森的水面上。希望有一天我能在水边等着它出现。2013-11-17,奥森

这不是运气,摄影师知道在哪里能拍到这种场景(谢谢饭叔的图)
这不是运气,摄影师知道在哪里能拍到这种场景,他这天来到了香山(供图/起床,吃饭)

第二阶段:探索型——研究,互动

什么是秋天?每个人眼里可能都有不同的解释或含义。但自然界的秋天,不就代表着菊花、落叶和绚烂的色彩吗?是的,植物是季节的使者。如果不了解植物,我们就理解不了季节的意义,读不懂秋天的语言。

几年前,我和朋友们去门头沟下苇甸寻找崖居隐士——槭叶铁线莲,去后才发现,早了三周,叶子都没长出来。因为我们不了解它的生活习性。这让我领悟到了季节的存在,对时间也有了更深的感触:花开,需要等待;落叶,也需要等待。错过了,就再等一年。

此后,我开始有意识地记录、关注植物的物候,并力争在恰当的时间,去合适的地点看望她们。3月中,去山沟的小溪里寻找北京开花最早的植物——款冬;5月初,登上1000米以上的山去欣赏粉红的迎红杜鹃;10月初,走在山路上就可以遇到华北蓝盆花。华北蓝盆花惊艳的蓝色,让我第一次注意到身边的植物,并且迫切地想知道它的名字。有了这个动力,才有了豆瓣的认识身边的花草树木活动,才结识了一群自然爱好者,才有了现在的自然笔记。

华北蓝盆花开启了我关注植物的窗口。2008-9-21,黄草梁
华北蓝盆花开启了我关注植物的窗口。2008-9-21,黄草梁

看花如此,欣赏落叶不也是如此吗?

因此,在第二阶段,我们要从无意识地关注跨越到有意识地研究。假如我们在平日里记录并研究花开与花落、发芽与落叶的时间表,经过几年的积累,就可以总结出规律,用来预测、指导我们的户外活动,并在实践中检验这个规律。这与科研有些类似,当一门学问归纳出原理后,若可以预测未来了,那就说明这门学问成熟、科学了。

回到主题,北京的秋天是怎么分布的?

季节就是气候,北京的气候带属于暖温带半湿润季风大陆性气候,竺可桢这么描述北京:北京的气候是大陆性很强的,春天非常短促,好像是奏的快板。实际上,北京的秋天才是一年中最短的季节。多年的气候数据表明,北京的冬季最长,平均达到 134天;夏季其次,为116天;春季第三,67天;一年中最舒适的秋季,却只有48天。不到两个月,比春天还要精贵。如果你呆在一个小地区不走动,能切实感受到秋意的甚至不到一个月。因此,要想延长美好的秋天,我们必须不辞辛劳地,从高山到平原,从高纬到低纬,探索和奔走。

北京年平均气温等值线图
北京年平均气温等值线图

翻阅前几年的野外旅行照片,我略作了归纳,将北京的秋天划分为四段。虽然这不具有气候学、物候学上的科学统计意义,但对大家的出行也许有些帮助。目的是想说,明年的秋天,我们要比今年更清楚在什么时候去什么地方赏秋了。

1. 9月10日~10月7日:去海拔1300m以上的高海拔山区或坝上赏秋。

2 .10月8日~10月31日:去500~1300m的中海拔山区赏秋。

3. 11月1日~11月20日:秋到京城,就在市区赏吧,再多就去低海拔的山脚。

4. 11月21日之后:当旱柳叶子落尽的时候,北京的秋天正式宣告结束。再等一年吧。

下面结合图片给大家更直观的印象:

9月10~10月7日,只有在高海拔地区或者纬度较高的坝上,可以早于城区一个多月感受秋天。海拔一定要高,这时即便是海拔1000m的地区,也见不到太多红叶,延庆百里画廊(海拔约800m)这个时候便是如此。以10月7日为界线主要是考虑到国庆假期。

坝上,木兰围场。2008-09-14,海拔1700m
坝上,木兰围场。2008-09-14,海拔1700m

中秋月下,赤城老栅子村。2013-09-19,海拔1300m
中秋月下,赤城老栅子村。2013-09-19,海拔1300m

秋日飞机,赤城东猴顶。2013-09-20,海拔1700m
秋日飞机,赤城东猴顶。2013-09-20,海拔1700m

谈情说爱的地方,黄草梁。2008-09-20,海拔1700m
谈情说爱的地方,黄草梁。2008-09-20,海拔1700m

途中观林,再登黄草梁。2008-10-02,海拔1500m
途中观林,再登黄草梁。2008-10-02,海拔1500m

红还是黄,再登黄草梁。2008-10-02,海拔1700m
红还是黄,再登黄草梁。2008-10-02,海拔1700m

韭山,又叫北灵山。2009-10-03,海拔1800m
韭山,又叫北灵山。2009-10-03,海拔1800m

未入秋,箭扣小布达拉宫段。2010-09-22,海拔800m
未入秋,箭扣小布达拉宫段。2010-09-22,海拔800m

小隐龙泉寺,密云白龙潭。2010-10-02,海拔300m
小隐龙泉寺,密云白龙潭。2010-10-02,海拔300m

五塔,银山塔林。2013-10-02,海拔400m
五塔,银山塔林。2013-10-02,海拔400m

崖壁甘菊,永定河大峡谷。2013-10-05,海拔480m
崖壁甘菊,永定河大峡谷。2013-10-05,海拔480m

10 月8日~10月31日:1300m以上的高海拔地区基本入冬。500~1300m中海拔山区正进入黄叶期,这个时间段内海拔越高就应该越早去,比如可以先喇叭沟门自然保护区、松山自然保护区,再去延庆百里画廊,最后才是鹫峰或凤凰岭。坝上因为纬度高,即使海拔不高,但会更早进入冬季,所以这个时候去古北口地区爬野长城,恐怕有点晚了。500m以下低海拔地区,再等等,虽然偶有些红叶,但还不够壮观。当然,有些植物变色较早,是可以欣赏了,比如火炬木、白腊等。如果以山杏、山桃之类低矮木本和灌木为主的山区,在月底前一周去更好。一般北京山里的景区,10月15日就会封山。

溪水,松山自然保护区。2013-10-13,海拔800m
溪水,松山自然保护区。2013-10-13,海拔800m


白河堡水库。2013-10-13,海拔600m

朝阳寺,延庆百里画廊。2012-10-13,海拔500m
朝阳寺,延庆百里画廊。2012-10-13,海拔500m


路边的白杨树,延庆百里画廊。2012-10-14,海拔500m

油画,怀柔喇叭沟门。2010-10-17,海拔1000m
油画,怀柔喇叭沟门。2010-10-17,海拔1000m

火炬红叶,凤凰岭。2012-10-20,海拔300m
火炬红叶,凤凰岭。2012-10-20,海拔300m

树干,鹫峰。2009-10-24,海拔500m
树干,鹫峰。2009-10-24,海拔500m

蜿蜒的古北口野长城,2008-10-25,海拔300m
蜿蜒的古北口野长城,2008-10-25,海拔300m

悬崖边,沟崖玉虚观。2013-10-26,海拔600m
悬崖边,沟崖玉虚观。2013-10-26,海拔600m

东城白蜡。2012-10-31,海拔50m
东城白蜡。2012-10-31,海拔50m

东塔,谷积山。2010-10-31,海拔500m
东塔,谷积山。2010-10-31,海拔500m


紫禁城。2008-10-31,海拔50m

11月1日~11月20日:多在市区转转吧,这是北京城最美的时候。姬十三还说,他之所以来到北京是因为这里秋天的银杏,让他欣喜。要实在想爬山,那就去郊区寻找银杏、白杨、梧桐、马褂木、槭树等高大乔木。有些年的11月,北京已经开始下雪了。

东北角楼。2012-11-01
东北角楼。2012-11-01

筒子河里的秋天。2012-11-01
筒子河里的秋天。2012-11-01

那场秋天的雪,紫竹院。2009-11-01
那场秋天的雪,紫竹院。2009-11-01

飞舞的白杨叶,密云不老屯。2013-11-03,海拔150m
飞舞的白杨叶,密云不老屯。2013-11-03,海拔150m

银杏下的广化寺,斜河涧。2010-11-06,海拔200m
银杏下的广化寺,斜河涧。2010-11-06,海拔200m

银杏大道,钓鱼台。2010-11-07
银杏大道,钓鱼台。2010-11-07

找化石的地方,大灰厂。2013-11-09,海拔100m
找化石的地方,大灰厂。2013-11-09,海拔100m

捞鱼的地方,韭园。2013-11-09,海拔170m
捞鱼的地方,韭园。2013-11-09,海拔170m

兆惠墓碑前的银杏,奥森。2013-11-17,海拔50m
兆惠墓碑前的银杏,奥森。2013-11-17,海拔50m

垂柳倒影,什刹海。2008-11-18
垂柳倒影,什刹海。2008-11-18

已有雪,九龙山。2009-11-21,海拔900m
已有雪,九龙山。2009-11-21,海拔900m

这些是我对以往经验的表面上的总结,相比于真正的研究,实在差得太远。如果你已经在第二阶段,那就应该像《瓦尔登湖》的作者梭罗一样,知道身边的每一株植物将在什么时候开花。每次翻阅竺可桢的《物候学》,总要被他的记录深深折服,竺老的日记记录了植物、动物、农作物、气象水文等各种物候观测要素,还利用这些记录制定自然历用来指导农业生产。更令人钦佩的是,通过对古代物候的研究,竺老谈及了一个现在很热的研究话题:全球气候变化。1972年他发表的《中国近五千年来气候变迁的初步研究》,直到现在,仍有科研意义。PS:竺可桢故居的四合院在东城,院子里有一棵巨大的丁香树,春天里,花香四溢。

竺可桢《物候学》书中的半页
竺可桢《物候学》书中的半页

关于北京秋天的记忆,给我印象最深的有两件事,第一件事是我和炸鱼他们戴上手套,爬上谷积山的柿子树,狠命地摇啊摇,最后每人背回来一大包柿子,晒在阳台上等它变软。第二件事是在喇叭沟门扎营的回程,看到很多红果树,于是在树下铺开防潮垫,打了很多很多山楂,听着山楂噗通噗通坠落的声音,每个人乐不可支。为什么秋天的记忆不是那些植物,不是那些颜色,而是这些故事、动作呢?因为我们参与进来了,我们不只是一个看客。

处在第二阶段,我们不要只做秋天的看客,只是去拍拍照,更应该和秋天互动。互动可以让我们走得更远。

关于互动,我们可以做哪些呢?这些事,我也还在探索。也许是收集秋天的落叶、种子、昆虫,也许是带上鱼网去河边,带上几条小鱼回家过冬。当我们与自然发生互动的时候,我们对自然的印象和感觉,会更加深刻和真切。

背上帐篷,到山里露营
背上帐篷,到山里露营

带上鱼网,到韭园捞点小鱼过冬
带上鱼网,到韭园捞点小鱼过冬

戴上手套,到谷积山摇点柿子
戴上手套,到谷积山摇点柿子

收集铁线莲的种子,放在显微镜下观察
收集铁线莲的种子,放在显微镜下观察

带上标本夹,到国家图书馆收集马褂木的叶子
带上标本夹,到国家图书馆收集马褂木的叶子

收集蝉蜕和昆虫
收集蝉蜕和昆虫

第三阶段:综合型——系统,关联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这是古人通过植物反映时节的变化。世易时移,起止植物在变化。自然界中的万物——天文、地理、生物,也都随着时节在变。这一点,我们深信不疑。只是我们时常会忽视我们不熟悉的那些,不愿意多个好奇心,问是什么、为什么。

地球是一个系统,后来被科学分割得支离破碎:大气圈、水圈、岩石圈、生物圈。科学家们埋头苦干,深入到每一个领域里无法自拔。博物圈也是如此,植物、动物、地质、天文、古建,大家各自组成自己圈子,极少渗入到周围的圈子去交流和分享。

我们若要达到第三阶段,就要离开自己的视觉焦点和固有的圈子,将更多焦点投向自然界的其它领域,并努力将它们之间的联系寻找起来。寻找关联,非常非常困难,却也是自然界最神秘和最具吸引力的要素。也许只有这样,我们才能领略到更多彩的世界,才无愧于自己的一辈子。

寻找深层次的关联很难,我们可以从表面联系做起。比如,我一直觉得,古迹只有在野外才能称为古迹。但一年四季里,什么时候才是最适合去寻访古迹的时候呢。那要看与古迹相关的自然环境。这些古迹,也许单拿出来,并不使人激动。可一旦与周围的环境发生了联系,会让人心生感动。古迹之美也和动植物一样,离不开生境,离不开山水、自然。

四年前,我第一次看到北武当玉虚观的照片时,我不敢相信它在北京。但它就在北京,一个叫沟崖的山沟里。什么时候去看它呢?10月底,我猜想玉虚观的银杏应该正是时节,于是约上伙伴们探寻,终于在一座绝壁边、一棵巨大的银杏附近,找到了这片废墟。令人激动的是,这片废墟的院子里,秋意盎然——道观选址的地方正好向阳,当周边植物因为光线不足还没有变色的时候,这片林子提前进入了秋季。这次探索,让我享受到了古迹和植物发生联系之后的美感,超越了任何一个单体。

过了玉虚观的山门,眼前的景色让人振奋,向阳木早开花,也早落叶
过了玉虚观的山门,眼前的景色让人振奋,向阳木早开花,也早落叶

爬到废墟身后的小山,俯瞰观内,秋意浓得化不开
爬到废墟身后的小山,俯瞰观内,秋意浓得化不开

自然是一个系统,秋天也是一个系统。系统,它应该无处不在。在天空里、在田地上、在山谷中、在湖水边。

秋,在天空里。沙河水库
秋,在天空里。沙河水库

秋,在田地上。密云水库
秋,在田地上。密云水库

秋,在山谷中。白河峡谷
秋,在山谷中。白河峡谷

秋,在湖水边。奥森南园
秋,在湖水边。奥森南园

当我们的眼里不只是色彩和落叶的时候,我们也就更加深刻地理解了秋天。这种感觉颇似王国维提到的人生第三境界:“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结语

从这些文字,可以看出我想谈的不只是赏秋,更想讨论的是我们和自然之间的关系。这三个阶段(第一阶段:邂逅型;第二阶段:探索型;第三阶段:综合型),也可以用于其他领域,例如摄影、做学问上。摄影第一阶段:看到什么拍什么,拍到好的是运气;第二阶段:知道去哪里拍什么,怎么拍;第三阶段:什么都能拍,想拍什么就能拍好,从心所欲不逾矩。

时间、空间让这个地球变得丰富多彩,地球万物无时无刻受到它的影响,如此深远,如此细微。表象的背后,隐藏着深层的联系,这需要我们去探索和发现。

以法国博物学家拉马克的一句话作为总结:“对自然界来说,时间不算什么,时间成了自然的一种法力无边的手段;既可以完成微不足道的琐事,也可以完成最伟大的功绩。”

秋,我们一起走过。明年,再见!

秋,我们一起走过。明年,再见!

注:若图片无法显示,可打开自然笔记版本

3条评论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