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00多万年前。地球。
被称为新生代的又一轮地质幕缓缓揭幕。前一轮的谢幕主角是恐龙——不知为什么,像它这样身材庞大、食量惊人的爬行动物,竟在一曲绝唱之后,纷纷地告别了舞台,留给观众无限的怀念和遐想。取而代之,成为主角的是玲珑而娇小的哺乳动物。
有生有灭,不生不灭。没有曾经死去的,就没有如今存在的。地球在轮回,生命也在轮回。恐龙称霸的时间够久了。
6000多万年前。北京。
平坦的大地上,没有灵山,没有百花山、妙峰山、阳台山、香山……虽然北京刚刚经历了伟大的地质运动——燕山运动的洗礼,奠定了北京的基本地质格局。但紧接着北台期(中生代末~第三纪初)的平静,这些燕山运动中褶皱的山脉基本被夷为了平地。
因此,从地质时期上说,北京形成于燕山运动,但改变西山地形,完成现代地貌雕刻的还是第三纪和第四纪以来的外力作用,特别是第三纪以后所进行的侵蚀和堆积作用对西山的地形影响很大。
夷平后的北京西山的主脊,实在低矮地可怜——仅仅60多米,就像人造的景山,随便就能被征服。
如果从这个时候开始,愚公和他的后代,从王屋山迁到了西山。那么,他们一定要像蚂蚁一样勤奋。他们要是太懒惰,两天打渔三天晒网的话,在“世世代代无穷尽矣”之后,愚公家族会郁闷地发现:西山非但没有被搬走,反而已经戳到天上去了!
是的。山是会长高的,所有的山不是突然就是慢慢长高的。当然,山也会变矮——那要看它长高的速度是不是足够快。如果长得太慢,即使没有愚公的劳作,大自然最柔和的风,最诗意的雨,最温柔的光,也会让珠穆朗玛变成沧海桑田。
北京的山,从那个时候开始,的的确确长高了,而且长得很快!
5000万年前,长高到了600米。
4000万年前,长高到了800米。
3000万年前,长高到了1350米。
2000万年前,长高到了1500米。
1000万年前,长高到了1600米。
如今,长高到了2303米。
更可喜的是,山还在长高,除了以每年1~2mm的速率长高外,有着越长越快的趋势。
恭喜北京的登山者,纵使你们每次登上同一个山峰,你们仍在不断地创造着自己的记录,你们可以呼吸到更稀薄的空气,可以望到更遥远的地平线!
我希望有一天,北京的西山,能长到4000米甚至更高。到那个时候,我可以驾着天边的云彩,来到在巍巍西山之上,俯视这分明的雪线,看那皑皑的白雪将整个北京城照亮。
请教,西山长高的原因是什么? 小的板块运动?
@Ke:很好的问题。
一般的资料只是说:因为地壳运动(比如燕山运动),地表发生了断裂、隆升或凹陷等运动,有的地方褶皱隆起成了山峰,有的地方凹陷下降成了谷底。很少提到为什么这座山是隆起的,这块地是凹陷的。
我想,这需要考证燕山运动是否和大的板块构造运动有关。这是目前学术界的难点之一,因为华北所处的位置是本该非常稳定的——克拉通,但华北却没有像鄂尔多斯一样平坦,反而是层峦叠嶂,地震频发。地质和地球物理学家都在寻找原因,他们有的用全球地幔流解释,有的用喜马拉雅效应解释,目前还在探索阶段。目前科学院正启动的“华北克拉通计划”也是奔着研究这些内容去的。
我以后会关注这方面的信息,和你一样,我也很想知道为什么。
谢谢你的提问。
我是搜索着那个“OK队”才找到您的博客的,发现真是优雅,赞!
我在北京滞留了8年半,也曾常到北京西郊的荒山中寻觅大自然。在您的博客中,那些我熟悉的地名让我莫名感动--如您所说,我也在精心呵护自己的那些绿色记忆。虽然那些日子已然离我远去,但我一直盼望这回到熟悉亲切的土地上,回归自己的心灵。
@x周:嗯,美好的旅行记忆,趁年轻能走的时候留下。
又一次找到这篇文章看。
对喜欢的东西反复地看,很多人都这样,我也是。
读着它,仿如把脸颊贴在湿润的泥土上倾听故乡大地鲜活的心跳和呼吸。
它让我爱脚下的这片土地。
@茸:看得出,你比我还热爱脚下的土地,向你学习,要投入感情和大自然对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