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日和洞察联盟朋友去房山佛子庄乡探测鸿门洞,过程简述如下。
车停废弃的孔雀谷景区门口,沿山谷上山,一开始还有石坎梯田,但到后来就没有路了,幸好队友都是老江湖,拿出镰刀,硬是开出了一条通往洞口的新路。大家开路的时间,我就观察山沟里的植物,特别是苔藓。苔藓是个微小而美丽的世界,但观察它,不能靠肉眼,必须借助相机的微距。
接近山顶的时候,忽然道路豁然开朗,到鸿门洞了,溶洞生于地面以下,如今靠近山顶,是地壳抬升的表现。鸿门洞洞口长十几米,高四五米,这种斜坡上出现大平台的洞,北京不少,如张良洞、背阴洞、老豹石塘,可能与平台上下的岩性差异有关。
洞口生长着一片低矮的绿草,高不过五厘米,当我跑到洞里往外看的时候,它们的表现让我感到惊讶。只见每一株都倾斜着叶片,整齐一致地朝向洞外,阳光下竟透射着绿光。究其因,乃其叶片膜质,薄而透明。没想到世界上竟有如此柔弱的植物,不禁让人心生怜悯,不忍踩踏。
后请教云中鸟,说这叫墙草,荨麻科墙草属。关于它的资料很少,介绍大多集中于其消痈除脓的药用价值。
墙草根茎纤细,一脚下去便能踩成泥巴,它如何在残酷的大自然中竞争生存呢?一是生于墙边或动物不多的贫瘠之地以减少践踏,二是可能它除了受某些特殊朋友助其传粉外,可能含有多数动物不太喜欢的味道(有资料说其味苦酸),我没有神农尝百草的精神,在此仅能一猜。像墙草一样不为人熟知的植物,大自然还有很多很多,路边随便一指都是,它们身上还有许多奥秘待解。可惜作为旅行者,每次只能匆匆一面,有那么一点点印象,却并不能深入了解。
进洞口后,路分左右,右支较浅,仅十来米。左侧进入后是一个大厅,厅内有一石柱,沿着斜坡向下,是一个下降。把绳索系在岩壁的钟乳石后,垂直下降17米,便可抵达洞底平台。台子上除了一个一米多长粗壮的坍塌石笋外,一片狼藉,都是人为破坏所致。洞侧有小个支洞,可匍匐而入,钻进去后便可站直身子,有一个小厅,斜向下走,似人为开挖的土道,尽头被黄泥堵住了,队友说之前支洞进不去,是这几年被水冲开的。怪不得在平台的低洼处,我见到了一些细沙堆积,且很多小石块,磨圆度特别好,应该是雨水长期淘洗的结果。我负责测量,洞穴主线长130米,深39米。
出洞后,大家稍作休息,先上到山脊,再沿着山脊线走到鞍部,顺防火道,便回到停车点。沿途,仅见几株红叶黄栌,倒是防火道边的板栗,叶子金黄,满是秋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