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北京、旅行和地学
视域七座楼
视域七座楼

视域七座楼

在北京玩户外,无人不知黄草梁,凡到过黄草梁的,无人不知七座楼。七座楼,即七座敌台,包括六座有编号的砖石敌台(编号为沿字陆号至拾壹号),外加一座没有编号的白云岩敌台(介于六号和七号之间,俗称实心楼)。七座楼是大明王朝在京西门头沟的重要防御体系之一,天津关防线的一道关卡,也是通往张家口地区的古道,始建于明隆庆五年至万历二年,隶属沿河城管辖。四个词语可概括:据高峰,临深谷,依长城,扼古道。试想,当游人爬上1500多米黄草梁草甸,原本以为这里只剩下大自然之时,七座威风的敌台突然屹立于眼前,该有多么诧异。这也是七座楼给我的第一印象。

为什么有些东西会留给我们深刻印象,而有些则过眼云烟呢?老子说,有名,万物之始。伽达默尔说,能理解的存在就是语言。有了名,便可以变作文字,或说与人听,世界也就存在了,开始了。

以往的登山者,通常会给沿途的各种景物取名。有了名字,我们与大自然就走得更近了。在进入GPS时代后,大家对取名的兴趣大减,旅行通常被压缩成一条地图上的轨迹线,人们通过GPS定位知道自己所处位置,以及与目的地的距离。现在手机都自带经纬度,还能将照片投到地图上,人们更不需要记录当时拍摄的细节了。仿佛只需要随手一拍,这个世界就被自己捕获了。

事实要复杂得多,通常的场景是,时过境迁,物是人非。一条山路,即使走过很多遍,多年之后再来,也会恍如隔世,如同初见。博物爱好者们的情况好一些,他们往往通过细致的观察和摄影等方式,建立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当时这种发现的乐趣,多年后还会让人不自禁地产生心动。比如,在这个位置拍到了一片蓝刺头,在这里找到了几株大花杓兰,或在这里发现了出露的页岩。王阳明说,君未看花时,花与君同寂;君来看花日,花色一时明。可见,万物必须进入我们视域,才能在我们的世界里存在。要进入视域,不是风动,也不是幡动,而是心动。心动,不仅只是让她进入心灵,还要识得她的名字,以便诉说她的传奇。

七座楼是在黄草梁附近爬山时的标志物,因为这种城楼出现在高山之巅,本来就是非同寻常的一种组合,何况还有七座楼!但明朝的敌台,一个接着另一个,最终组成了一台机器,有着防御功用的机器。细到每一个敌台,似乎和我们芸芸众生一样,好像没有什么特殊之处。虽然敌台身边的地貌、植被有些差异,但其本身的外貌、形制,似乎都是一个模子做出来的。如果只看他们的外貌,要识别他们,还是挺难的。

围绕着黄草梁爬过很多次山,我走过龙门口路线(2009.10)、柏峪沟路线(2008.9,2008.10,2014.9,2015.9,2015.10)、柏峪隧道路线(2022.9)、白羊石虎路线(2018.9)、北灵路线(2016.8)、麻黄峪路线(2018.10)、椴木沟路线(2018.10),基本上都是九月底十月初去的,去的最狠的是2018年(3次),目的就是把各条上山的路都走一遍。途径七座楼的共*次:2014.9,2016.8,2018.10。

因为当时只是随手拍了些七座楼的照片,并不知道其名,也没有用心去辨识它们,时过境迁,就只留下了一些模糊印象。我现在想做的一件事,就是使视域里模糊的东西变得更加清晰。方式就是把各次从不同角度拍摄的七座楼放在一起标注和欣赏,希望七座楼能在我的世界里明亮起来。花色一时明!

未完待续。

七座楼Bing卫星地图2-竖版

七座楼Bing卫星地图3-竖版

七座楼照片-竖版

椴木沟看七座楼从椴木沟看九号至十一号敌台

一、实心楼

2014年的实心楼2014.9.27

2018年的实心楼

2018.10.14

二、六号敌台

2014年的实心楼和六号敌台

位于悬崖之上六号敌台(2014年)

 DSC_1276

三、七号敌台

_DSC7095

2014年的七号敌台2014.9.27

四、八至十一号敌台

_DSC12928-11号敌台( 2018.10.7 )

_DSC1261-39-11号敌台(2018.10.7)

2021年的十一号敌台朝霞里影影绰绰的11号敌台(2021.9.21)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