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松鼠会群博上线是2008年中国科普界的一件大事,群博使松鼠会从“地下组织”走上大众台面,他是继三思科学网后又一个产生相当影响力的民间科普团队。在很多层面,他比三思做得好,相信松鼠会的成功也会启发当前的互联网。2009年1月11日,松鼠会的第一本书《当彩色的声音尝起来是甜的》举行新书发布会,到场精英济济一堂,不少名人老师(名博李淼、《读库》主编老六、胖兔子粥粥、《科技人生》制片人冯其器、《森林之歌》制片人陈晓卿、柴静、《焦点访谈》主编庄永志、《走近科学》制片人张国飞等众位老师)的出现也给会场增添了许多人气(见文末的照片)。2009年1月18日,松鼠会又集聚在“小崔说事”的录制现场,和小崔一起对话科学传播,节目预计二月份播放。
虽然松鼠现在还小,但如果按这个势头发展下去,很难说他不会发展成为和新语丝同样知名的“科学现象”,很难说某一天“科学松鼠会”被某个家伙注册商标。我为松鼠会的每次进步兴奋,松鼠会身上有很多优秀的品质值得我们学习,他让我明白一个道理:人一旦团结起来,他们就是无敌的。成功者总有成功者的道理,我略加总结如下:
1.有共同的目标和理想。首先这是一群团结的,有着共同理想的家伙。他们不为名利,只为科学的兴趣和爱好团结在一起,为网站、为“科学流行起来”无私奉献自己的智慧和内容。当初加入松鼠会,我有一种很强的归属感。虽然大家专业不一,但都趣味相投,有共同语言。相信很多松鼠都有此感。经过交往,我发现,松鼠会成员多是专业的、温和的、谦虚的、好学的、活泼的,就像他们写的文章一样,是容易相处的。
2.集体的力量大。松鼠会成员此前都是个人媒体,发出的声音很微弱。而群博上线后,大家以群体的姿态出现,展现出团队的生命力要远远强于个人。在这个社会,要干大事,组成团队是一条捷径。
3.团队不断扩大。如果群博永远都是那么几个人在写、在留言,没有发展自己的作者和读者,那么“三分钟热度”冷却之后,这个集体就会成为自娱自乐的一个小圈子。圈子太小,就不会有活力,会停滞不前,直到某些关键人物的退出,圈子就会自动解散。而这个团队,搭配合理,除了专业化作者,还有许许多多热爱思考、热爱科学的读者,以及嗅觉敏感、能写能策划的杂志社编辑。于是,稿子写出来,有读者读,有编辑用,团队就活跃了。
4.线上活动精彩。Dr.U让更多人参与了松鼠会,小红猪计划让很多英雄找到了用武之地,圈圈坐拉近了作者和读者的距离。还有,一篇篇紧跟时尚和现实生活(如地震、三聚氰胺、奥运主题)的博文,都使松鼠会抓住了机遇,吸引了无数媒体的眼光。
5.线下活动。为什么要举办线下活动,因为大家都是一个家庭的成员,都难免想一起坐下来见见面,喝喝酒,聊聊天。没有线下活动,感情不容易培养,也不容易决议出下一步要干的大事和计划。现在的线下活动有看片会、读书会、校园互动、公益事业等。当然,还有许许多多的形式需要我们再想,再开发。
6.宣传的力量。松鼠会的宣传经常让我拍案:你们太有才了!不仅仅在各大杂志、网站和BBS上宣传松鼠会(当然还要夸代言人13长得好、上照,上电视;又未婚,吸引了很多mm),还在牛博、科学网成立镜像网站,卖自己的T恤(姚总),团购激光笔(Gerry),发读书会书签(小鹿),做松鼠会成员名片(小姬)等等。而且松鼠会的众多热心读者通过个人博客的宣传,更使松鼠之火愈演愈烈。
其实,松鼠会的成功还有许多他的道理,例如领导团队的个人魅力、主力队员的倾情投入,而我所提到的也只是九牛一毛,需要再细细思考。希望松鼠会再接再厉,明年让我们一起看到更强大的松鼠。
接下来欣赏松鼠会新书发布会的照片。
松鼠会新书发布会更多阅读:
陈晓卿:那些可爱的松鼠
李淼:松鼠会新书发布会
恐龙邢立达:下午商务印书馆的松鼠会签名售书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