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是窗子,一开窗,既会招来艳丽的蝴蝶,也会引来讨厌的蚊子;互联网是舆论的双刃剑,既能传播真理,也能散播谣传。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网上开始流传一个关于地震的帖子,这个帖子到处被转载,引发网友的热议。帖子如下(蓝字是我的注解):
2008 年5月16日晚上22点,李金蔚的父亲突然兴奋的拿了一本《中国地图册》,兴冲冲的告诉我:“你看中国4次大地震(注:邢台、海城、唐山地震都没有超过8级,从科学意义角度考虑,算不上了大地震;中国的大地震更多地分布在中国的西部)都在一条直线上”,我一看很惊奇:真的,辽宁的海城大地震,河北的唐山大地震,河北的邢台大地震,四川的汶川大地震竟然能连成一条直线(注:实际并不在直线上,见图1)。这是一个新发现,还是巧合?于是我立即收集中国地震历史,发现中国历史地震史上的重大地震基本都在这条直线上。1303年山西赵城大地震,1037年河南京师(洛阳)大地震,1555年陕西渭州、华州及山西蒲州,1695年的山西临汾大地震,1654年的陕西西安、延安地区大地震等等基本上都在这一条直线上。
在中国教科书上写我国的地震活动主要分布在五个地区的23条地震带上。李金蔚父亲发现的一条更为重大地震带带并无表述,它横贯整个中国,甚至可能横贯亚洲等地区,李金蔚父亲自命名的“鸿裂”。(图:红线)这可能是两个板快漂移积压而成,或者是一个大地质断裂带(注:假说容易,但证据呢?)。
此重大新发现,将改变亚洲地震研究史,为人类准确预测地震提供重大依据(注:这是作者发现后的喜悦)。
一、这是直线吗?
看到原文标题和上面这张地震直线地图(以下简称原图),我首先想确认的是图上红点的位置是不是完全正确,因为不少人有时会不自觉地将点做一些位置的小偏移以论证自己的观点。通过GMT绘图软件,分别绘出原图注明出来的7个地震(图1用黑色实心五角星表示),这7个地震的震中位置如下:
- 山西临汾 1695年 111.5 36.0 8级
- 邢台地震 1966年 115.1 37.5 7.1级
- 海城地震 1975年 122.65 40.67 Mw7.0
- 唐山地震 1976年 117.89 39.60 7.8级
- 汶川地震 2008年 103.4 31.0 8级
- 青川 2008年 105.2 32.5
- 北川 2008年 104.65 32.05
再把中国历史上8级以上的大地震也都画在图上(图1用黑色实心圆表示),这些大地震的震中位置如下:
- 1303年 山西洪洞赵城 111.70 36.30
- 1411年 西藏当雄 90.20 29.70
- 1556年 陕西华县 109.70 34.50
- 1604年 福建泉州海外 119.70 25.00
- 1654年 甘肃天水南 105.50 34.30
- 1668年 山东郯城 118.50 34.80
- 1679年 河北三河平谷 117.00 40.00
- 1695年 山西临汾 111.50 36.00
- 1739年 宁夏平罗 106.50 38.80
- 1812年 新疆尼勒克东 83.50 43.70
- 1833年 西藏聂拉木 85.50 28.30
- 1833年 云南嵩明杨林 103.00 25.00
- 1879年 甘肃武都南 104.70 33.20
- 1902年 新疆阿图什北 76.20 39.90
- 1906年 新疆玛纳斯西南 85.60 43.90
- 1920年 台湾花莲东南海中 122.70 23.50
- 1920年 宁夏海原 104.90 36.70
- 1927年 甘肃古浪 102.20 37.70
- 1931年 新疆富蕴东南 89.80 47.10
- 1950年 西藏察隅墨脱间 96.70 28.40
- 1951年 西藏当雄西北 91.40 31.10
- 1972年 台湾东部海中 122.20 23.00
- 2001年 青海昆仑山 90.90 36.20
- 2008年 汶川地震 103.57 30.97
图1 中国历史8级以上的大地震震中分布图
图1显示有几个点(黑色实心五角星)虽然可以排列成直线(这就是地震的特点,因为地震和断裂密切相关,而断裂通常是线状分布的),但并非如原图所画的那样,有一条线贯穿中国,即使把这些点连在一起,也并非笔直的线。此外,图1显示中国历史上8级以上的大地震分布比较离散,故“中国历史地震史上的重大地震基本都在这条直线上”这个说法是根本无法成立的。
其实直线不直线并不重要,地球是球体,而地图是平面的,如果将这些点投到三维的地球上,就更不是一条直线了。
二、直线代表什么含义?
讨论地震分布是不是直线,其本质是讨论中国地震带的分布;而要讨论中国地震带分布,少不了研究中国的板块,因为绝大多数地震,都发生在板块边界,最好的例子是世界上三大地震带:全球地震的70%分布在环太平洋地区,称为环太平洋地震带,其次分布在地中海到喜马拉雅的欧亚地震带,最后就是大洋的洋中脊(图2)。
图2 全球地震带分布(图片来源于美国地质调查局USGS)
但是,有些地区虽然距离板块边界很远,却也频繁地发生地震,这就是板内地震(其发生机制仍然是未解之谜)。下面两张图,一张是中国的板块构造(图3),一张是中国历史地震的震中分布(公元前2300-2000年)(图4)。一对比,我们就可以发现中国的许多地震,频繁地发生在板块的内部。至于为什么,还无法说清楚。
原图所谓“地震直线”对应的位置,除了川西的龙门山断裂带是板块边界外,临汾-邢台-唐山-海城这部分地震线根本不是板块边界。因此,原文所说的“可能是两个板快漂移积压而成”并无科学依据。对比邓起东院士绘制的中国断裂图(图5),也并没有类似于“地震直线”的大断裂存在,因此“或者是一个大地质断裂带”这个说法也无科学依据。那么这根直线又算什么,有什么科学含义呢?
图3 中国板块构造图。“地震直线”所对应的位置除了四川西部外并不是板块边界(图片来源:史培军《中国自然灾害系统地图集》)。
图4 中国历史上的地震震中分布图。结合图3可以发现中国历史上有许多地震发生在板块内部,这些板内地震是如何发生的,至今还是一个谜(图片来源:史培军《中国自然灾害系统地图集》)。
图5 中国断裂带分布图。从图上可以看出类似于“地震直线”的大断裂并不存在(来源: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
图6是中国的地震带分布图,将所谓地震直线(黑色线)投影到图上,会发现黑线直线大致可由几个地震带连接而成(红色线)。下半部分大体是四川西部的断裂带,上半部分是华北地区北东走向的地震带。很明显,并不存在一条连在一起的长的地震带。如果确有这么一个长长的地震带,我相信地震地质学家也会很乐意把他们连成“地震直线”。因此地震直线是没有具体的科学含义的。只是作者有目的地选择了一些地震震中,并按照自己所理解的排列方式连成一条线罢了。
图6 中国强震及地震带分布图。将所谓地震直线(黑色线)投影到图上,会发现黑线直线其实是由几个地震带连接而成的(红色线)。下半部分大体是四川西部的断裂带,上半部分是华北地区北东向的地震带。很明显,并不存在一条连在一起的长的地震带。
让我们再看看地震直线的意义。图7是中国历史上的大地震的震中分布图,这些地震都是7~9级的大地震,都是有案可查的地震记录。如果我们模仿原图的直线画法,还可以画出无数条这样的直线,有些直线看起来似乎比“地震直线”更直。如果我们再有选择性的挑选地震,画个机器猫估计也不成问题。
如果“地震直线”也是发现,那发现似乎又太简单和多了点。地震通常是沿着断裂带分布的,地震和断裂的性质分不开,如果脱离地震的这个自然属性,把地震仅仅看成地图上孤立的点,把地震分布看成点的连线,是没有意义的。也就是说地震研究不是表面地研究一张地图,就能得出结论的;地震研究需要做很多野外实践工作和地球系统资料(包括GPS资料、地貌、地质、地球物理、深钻等资料)的支持。
图7 中国历史上7级以上的大地震震中分布图(图片来源:史培军《中国自然灾害系统地图集》)。
三、为什么会注意到那根直线
那么为什么作者会注意到大地震的直线性呢?原因是:他提到的那几个地震太有名了,而他们中的3个又恰好在近似的直线上。其实类似的可以连成直线的地震,中国实在多得去了。
请看图8(中国地震烈度区划图),中国的人口分布有一条线叫瑷珲——腾冲线,它将中国的人口分布分为东西两部分,东面人口密集,人类活动多。一旦发生地震,东部地区的破坏性更大,就引起更多人的注意,地震资料的记录也就远远比西部地区翔实。如果我们忽略掉瑷珲——腾冲线以西的大地震,仅仅把注意力集中在中国东部,你会发现地震最多的地区就在华北,如果非要在华北地区找条长一点的直线算是“地震线”,可能就会画出原图所谓的“地震直线”。
图8 中国地震烈度区划图。
四、一些想法
地震直线表明了作者的善于发现和善于思考,但也仅仅如此而已,并不具有多少科学意义。
当今的科学研究已经告别了大发现的时代,并不是灵光一现就能提出新理论的,研究需要各种证据的支持。如果一个结论只是一个简单的推导过程,这种结论不是早就为人所知,就是不大可靠。
本文精简内容已发表于 新京报:地震直线:发现还是巧合?
这些都是所谓“民科”的造次,以前我对他们的言论还很感兴趣,后来发现越来越无聊,也渐渐能明白为什么很多主流研究人员不愿和他们接触。他们根本就什么都不懂,却善于基于谬论争辩。
@hawkman:他们探索和思考的精神值得敬佩,但是科学需要用证据来说话。不喜欢他们动不动就自以为解决了世界性难题。
好好看了下,不愧是博士级的文章!
—————
另:我的博客在设计新主题,你也正好筹办婚礼,等都有时间了我们详细谈下关于地学博联盟的事。也考虑到一点,我的博其实算不上地学,就是个地理类资讯。
长见识了!在这又学到了很多地震知识。
太不可思议了。。。。。。。。
“中国地震直线”:民科与专家的对话》之未公开的秘密
李金蔚认为:“鸿裂”是地球活动也是板块局部受力后运动的产物。这条“鸿裂”断裂带可能是印澳板块向欧亚板块俯冲,在阿尔卑斯地震带与喜马拉雅地震带交叉处产生转为不均衡的东北向挤压合力是形成“鸿裂”的主因。加之周围环太平洋地震带共同作用所致。“鸿裂”南部受阿尔卑斯地震带影响较大,阿尔卑斯地震带越活跃,就会越加速“鸿裂”南部地层向东北的推挤。“鸿裂”北部地层受喜马拉雅地震带影响比较大并受青藏高原、阿拉善高原、鄂尔多斯高原、内蒙古高原、大山的压制,在阿尔卑斯地震带特别活跃的时期跟不上“鸿裂”南部地层向东北挤压的速度从而产生“鸿裂”南部地层向东北的错动,形成“鸿裂”。“鸿裂”断裂带的形态从西南到东北的就象带尾羽的长箭。具体表现山脉和水系在“鸿裂”处产生了东北向的改变。在横断山山脉西南存有很大的向东北方的水平挤压力(纵张节理),另外在“鸿裂”上也有大裂谷和7级以上大地震的地震带以及火山、河流突然东北向大转弯等异象。加之,印尼海域大地震,使印度板快、菲律宾海板块、环太平洋地震带地震频发。印度东部边缘不断向东北水平推挤,大洋底岩层向大陆板块下插挤,形成在“鸡”腹部夹击、半包围不断地震动的态势,使地壳在“鸿裂”处产生错动形成断裂带。
具体论据请见《“中国地震直线”:民科与专家的对话》之未公开的秘密》http://user.qzone.qq.com/775322367?ptlang=2052
“中国地震直线”真的不科学吗?
原创作者:李金蔚
李金蔚的父亲2008年5月16日在看中国地图时发现中国4次大地震都在一条直线上,辽宁的海城大地震,河北的唐山大地震,河北的邢台大地震,四川的汶川大地震。于是李金蔚开始进行进一步研究,认为可能这是一条无人发现的新地质断裂带,并以李金蔚的父亲名字命名为“鸿裂”。并E7
(一)从地貌、地形上来看
1、印度东岸中间比较平直,与“鸿裂”基本一致。就像有人在岸边上划了一刀并掰开了一样。
a、横断山西南的河流呈“入”字状。就像有小船划过水面的尾迹,印度东岸沿线正好穿过横断山东北向“入”字河流的顶尖处附近。说明此处可能存有一个东北向的挤压力。
b、横断山山脉中部间距窄(“鸿裂”基本位于其最窄处),其南北向山脉呈礼花状散布的弧状的山形,也说明说明此处可能存有一个东北向的水平挤压力。
2、长江水系在“鸿裂”处突然改变河道出现100度左右东北向大逆转,金沙江(云南丽江7级大地震,大关7.1级大地震);雅砻江(四川炉霍大7.9级地震、古代的西昌大地震);大渡河(康定折多塘大地震)、嘉陵江、岷江(四川松藩、叠溪、汶川大地震)。
另外,江河出现东北向大逆转的还有:怒江(云南龙陵7.3、7.4级大地震);澜沧江(云南耿马7.6、7.2级大地震);雅鲁藏布江(西藏墨脱8.5级大地震);云南南盘江(云南通海7.7级大地震)。
此处是阿尔卑斯地震带与喜马拉雅地震带交叉处产生转为东北向挤压合力产生“鸿裂”断裂带,其的形态就象带尾羽的长箭。这些突然的大转弯的形成非常值得研究,它们的流向本是从北至南,在“鸿裂”处发生100度的大转弯,说明此处“鸿裂”南边发生东北向水平断裂错动。
3、四川盆地东北部边缘较平直与汶川大地震余震走向与“鸿裂”基本一致。甚至我猜测还有这样与之平行的断裂带.
该区域发生过汶川大地震、松藩、平武大地震、叠溪大地震。
4、黄河也在山西芮城县)发生近100度左右东北向大转弯,与“鸿裂”基本一致。古代此地发生很多如山西蒲州(运城)、山西临汾大地震以及河南京师(洛阳)大地震。
5、渤海湾的西北侧边缘与“鸿裂”基本一致,其附近发生唐山等大地震.
6、日本海西北边缘与“鸿裂”基本一致。其附近地震频发。
7、 “鸿裂”恰好穿过窄窄的宗谷海峡。日本的群岛也是被东北向断裂的。
8、鄂霍次克海盆西北边缘与“鸿裂”走向基本一致。最近,其附近地震频发。
9、“鸿裂”恰好穿过窄窄的得抚岛和千岛群。其附近地震频发。
10、“鸿裂”附近有3个世界级的大裂谷。攀西大裂谷、怒江大裂谷、云台山大裂谷以及太行山裂谷都在“鸿裂”附近。
11、(缅甸波芭山(原火山)、singu plateau(原火山)、云南腾冲火山、黑龙江镜泊湖火山、吉林龙岗火山、)长白山的天池(原火山口)就在“鸿裂”附近。
12、汶川地震、松潘地震、唐山地震等走向都靠近西北方向,走向与“鸿裂”惊人的一致。
此次四川汶川大地震的地质破裂方向与“鸿裂”惊人的一致。自四川的都江堰、汶川、茂县、棉竹、北川、平武、青川、甘肃的文县、直到陕西宁强竟然也基本处于“鸿裂”断裂带上。
以上12点反应“鸿裂”的走向,这都充分说明这条西南至东北的断裂带可能是存在的。
●依靠地震直线能预测地震吗?
(二)从时间上看
1、1976年发生3地(云南龙陵、河北唐山、四川松藩)7级以上大地震都落在“鸿裂”上。
1976年5月29日云南龙陵县发生两次7级以上地震,以及同年7月28日唐山大地震7.8级与四川松藩地震7.2级仅相隔20天,这两者的地质构造不同,但为什么唐山大地震与松藩地震余震走向西北是一致的?如果了解“鸿裂”趋势线我们就可以寻着这条线索进行重点监测与预报?
如果它们有关系那么“鸿裂”上的:1966年河北邢台地震、1975年辽宁海城7.3级地震、1976年5月29日年云南龙陵7.3级、7.4级地震;1976年7月28日河北唐山7.8级地震1976年8月16日四川松潘-平武7.2级地震;1996年2月3日云南丽江7.0级地震; 2008年5月12日四川汶川8.0级地震未必没关系。
2、2004年12月26日印尼苏门答腊、尼科巴群岛、云南楚雄、双柏间级地震都在同一天先后发生大地震趋势直指印度板块的边缘(阿尔卑斯地震带与喜玛拉雅地震带交接处)。
2004年12月26日,08:58:55印度尼西亚苏门答腊岛西北近海发生8.7级地震,同天12:21:27尼科巴群岛7.5级地震,又是同一天15:30:12 云南楚雄、双柏间发生5.0级地震。正好是阿尔卑斯地震带”入”字西北尖端的强震带,它们分别相隔4小时22分钟与3小时零8分钟。2004年12月26日至5月12日前,云南发生10次地震。两次云南文山,两次云南盐津,另外,还有一次是云南会泽与四川会东交界(攀枝花附近)。如果我们重视它对“鸿裂”的影响是不是能更早的定位?
3、在2004年12月26日印尼苏门答腊大地震之后2008年5月12日汶川地震前, 云南发生10次地震。2008-03-21 在云南盈江县与缅甸交界地区发生5.0级地震可能就是512汶川地震的前兆,就在“鸿裂”线附近。
4、在2004年12月26日以后,“鸿裂”附近上发生20多次地震。
5、在2004年12月26日以后,云南、四川、新疆、青藏地区地震频繁。
我认为新疆、西藏等地的地震是由于另一个挤压力的存在造成的,见《中国强震及地震分布图》的左边最上面的那个红箭头(喜玛拉雅地震带)。这两个“红箭头”所受的挤压力与印尼海域地震形成合力,因而在中国乃至欧亚等地区发生地震。
6、2008-11-14 在辽宁省鞍山市海城市发生4.3级地震,也在“鸿裂”上难道也是巧合吗?!
因此,我们如果根据“鸿裂”走向推测地震的演变状况是一个重要参考。
(三)从气候上看
干旱地区与地震区域接近,其中东北向的干旱带与鸿裂基本一致,其他基本位于印度板块”入”字边缘。
前年在读一篇国外GPS板块漂移监测的文献时无意中看到了一幅插图,有关于中国大陆地区板块的描绘。记得根据此图,其中确实有两条板块边界横跨了中国大陆,大致位于一、二级阶梯与二、三级阶梯交汇处,其中东边的板块边界在渤海湾西南,华中(抑或偏华北,记不清了,实在抱歉)位置还分出了一个小板块,之后板块边界继续向东北延伸,擦过渤海湾,又向东北。因时间久远,记不得该文章的作者和出处了,只对此图还有模糊的印象。是否学术界真的有此一说呢?如果有,不知是否这两条板块边界之间的地震带还是有存在的可能的。
@ke:您说的边界是否郯庐断裂带?学术界认为板块边界是地震多发地带,您若有兴趣,可以去了解中国的岩石圈板块,并和地理上的三级阶地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