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北京、旅行和地学
古北口:野长城的冒险
古北口:野长城的冒险

古北口:野长城的冒险

汉家飞将领熊罴,死战燕山护我师。威信仇方名不灭,至今奚虏奉遗祠。– 北宋·苏颂《和仲巽过古北口杨无敌庙》。这是1079年(宋熙宁十年)苏颂奉命使辽,贺契丹主生辰,路过古北口时所做的一首诗。

一、古北口:燕山上的一道口子

北京的北面是雄伟的万里长城,万里长城中有那么一个举足轻重的小站,历朝历代,它的存亡和政权更替息息相关。而清皇室要去承德避暑,也必经此站。此站名曰古北口。

古北口给高耸的燕山开了一个狭隘的口子,两旁峻崖中,有路仅容车轨,最为隘束。因为险要,古北口自古以来为兵家的必争之地。

如今,长城早已失去了往日的功能,在古北口镇抬头仰望,只见蟠龙和卧虎两座古长城隔着101国道两两相望。

古北口镇有一个祠堂,名为杨令公祠。杨令公原名杨业,又名杨继业,原是北汉的大将,北汉灭亡后,杨令公归宋。前几周,我们路过令公祠,虽大门紧闭,但门面看起来沧桑而不破旧,我想这可能和世代居住在此的百姓不忘修葺有关,冯玉祥驻在古北口时,也曾重修”杨公祠”。

查阅史料,发现《阅微草堂笔记》【卷十二 槐西杂志二】中记载了杨令公祠的由来:

杨令公祠在古北口内,祀宋将杨业。顾亭林昌平山水记,据宋史,谓业战死长城北口,当在云中,非古北口也。考王曾行程录,已云古北口内有业祠。盖辽人重业之忠勇,为之立庙,辽人亲与业战,曾奉使时,距业仅数十年,岂均不知业殁于何地。宋史则元季托克托所修–托克托旧作脱脱,盖译音未审,今从三史国语解–距业远矣,似未可据后驳前也……

文章大意是顾炎武在日记中写道,根据宋史记载,杨令公战死的地方并非古北口,而是在云中。在杨令公死后,辽国和北宋和好,有了历史上著名的澶渊之盟,而辽国人觉得杨业是忠义之士,甚为景仰,就为他立了这座庙。

杨令公是北宋抗击契丹人的名将,英勇骁战,人称”杨无敌”。被称为”无敌”当属难得,最难得是他是敌人,却如此地尊重他。这不是人品是什么。可叹的是令公生前,肝脑涂地报效北宋,然而,时过境迁,两国和好,令公似乎死的又有些冤枉。当然,为民族大义献身,这种精神,气荡山河。

从人文角度而言,古北口分割了长城内外,长城外的称为塞外。从自然角度而论,古北口却分割了长城内外的气候。赵翼在《古北口》一诗中写道”设险人增一堵墙,天公寒燠岂分疆?如何一样垂杨树,关内青青关外黄。”大意是如果说要设立险隘,一堵墙就够了,但是老天爷怎么能做到为天气的寒暑也设关立隘呢,可不是,古北口内是青青的树叶,而古北口外却草木皆黄。这首诗虽有些夸张,但不无依据,确实如此,张北、丰宁坝上、木兰围场组成的一条线,将北京城的平原和内蒙古高原截然分开,俗称坝上,地势高差极大。如果不信,您尽可以去木兰围场一趟,沿途的风光景致说变就变。靠近北京的山以灌木、树木为主,山上看起来乱糟糟的;随着高度增加,灌木减少,草场渐增,景色有了层次感;到了木兰围场,草木分明,树木成了草地里的点缀,犹如一幅油画。

古北口村是北京2008年”最美的乡村”之一,一条古御道从村中蜿蜒而过。顾名思义,古代皇帝出塞外,便从这条路上过。一代又一代皇帝早已灰飞烟灭,这条路却永远地留存下来,怎不叫人叹息文化的长久不衰。

古北口村外流过一条河,名为潮河。清代的陈祁曾记录了这条河:双扉不锁滩头水,绕郭年年碧涨痕。那个时候的潮河水,年年碧绿,古北口村也就有了灵气。有水便有井,这个村也就有了一步三眼井的景观。除了杨令公祠外,村里还有财神庙和药王庙,有两步三座庙之称。其它大小30多处人文景观点缀其间。

图1 古北口的庙会,延续了村民对杨家将的尊崇。

图2 这就是杨公令祠,这个庙在这里已有千年。

卧虎山长城

图3 卧虎山长城建立在悬崖之上,作为关口,易守难攻。古北口自古以来就是兵家必争之地,这里见证了太多血雨风霜。

图4 古北口村紧邻长城,出了古北口就是河北,从紫禁城出发到承德,这算是走了一半。

最美的乡村-古北口

图5 最美的乡村-古北口

古北口村的残荷

图6 秋意正浓,荷花早已凋零,可以想像夏天这里是怎样一副美景。

古北口村的老房子

图7 古北口村的老房子,在群山下显得很凄凉。但是别忘了,这个村在历史上曾是何等得荣耀。

二、野长城之绝处逢生

古北口的野长城给我们一行六人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象,想起来有些后怕。

在古北口村定下住宿,饭后仍然兴致高昂,我们决定去爬看似触目可及的野长城。其实,那一天太阳给我们攀爬的时间并不多。

15:20 ,我们抵达野长城山脚下,开始登山。踩着莎莎做响的落叶,一路谈笑风生。但不一会儿,我们就出现分歧了。前面看似没有明确的小路通往长城,怎么上山呢?他们都觉得应该沿着山谷走,因为山谷间有一条隐隐绰绰的的小路,我却觉得应该沿着山脊走,那条路似乎更明显,虽然现在看起来不像路。最后,我拗不过大家,少数服从多数,选择走山谷这条路。走不出50米,发现前方没路了,没办法,不想后退,而且山也不陡,因此一路披荆斩棘,忍受些枣刺扎人的痛,倒也很快到了长城墙脚。往回一看,原先那条山脊之路却是非常地好走,更何况不必攀爬近3米高的城墙。

16:00 ,我们顺利地借助一棵小树攀上了城墙,望长城内外,惟馀莽莽,一点不假。确实壮观,虽然我去过八达岭、慕田峪、司马台,但这些长城远不如这条野长城气势磅礴,蜿蜒盘旋若巨龙,真正地显示了人定胜天的气慨。照片为例。

大家按捺不住兴奋,开始拍照,但接下来怎么走呢。是在长城附近玩玩,然后原路返回,还是沿着长城走,到某一处再找条路下山呢。若换做平时,我的原则是安全第一,在附近走走然后回来。因为若沿着长城走,走到哪里该下山,得花多长时间才能下山,哪里有路都是不可知因素,在野外,不可知代表危险性。但不幸的是,我们此时恰好遇上了一对登山爱好者,他们是从101国道上来的,沿着长城走到我们这里,因此我们错误地认为沿着长城往101国道方向走就一定能到出口。

错了,我们一开始就走错了!

16:30,我们遇到了第一条分岔路口,怎么走?我们并没有问清楚刚才那一对登山者选择的是哪一条路。于是,我和众人的意见再次产生分歧,我认为沿着长城一直走,虽然路途可能远些,但能保证走到路边。而他们显然不想下了山再走上一大段路,坚持走另一条岔路。没办法,少数服从多数。

16:50,走了许久,我们还没有找到下山的路,天色有些暗下来。我开始担心,我想,该不会那么背,像电视报道的那样,游人被困野长城,发110求救信号吧。上山前,我记了我们投宿的房东的电话,于是打电话咨询下山的路。可能吗?在空旷的野山里,谁知道我们在哪?一切只能靠自己。

我们这群人,没有GPS,没有带吃的,衣服也没穿几件。我开始冒汗:要是在半个小时内,再不下山,我们可就要在山上过夜了,零下几度,又冷又饿,说不准会出人命!突然间,原本安静温暖的天空骤然刮起了山风,风声呼呼,异常寒冷。

17:10,当我们发现我们选择的第二条岔路走到了尽头,而山脚下是陡峭的崖壁时,我们顿时陷入绝境。我抬头看看太阳,太阳正无情地下坠,橘红色的光此刻再也不美丽。我不敢往下想,心一横,再不找到出路,我们滚也要滚下山。在山上,只有死路一条。

怎么办?

我依稀记得此前5分钟的地方,有一条小路,虽不知道通向何方,但是那里的坡比较缓,可能有下山的路。时间不等人了,我带头在前面开路。只听得远处的声音”你走慢点,在哪里啊”

17:25,太阳彻底掩藏了起来,只留下黑乎乎的连绵不断的燕山的影子。

此刻,我们刚让自己的双脚踩在踏实的田地里。接着一晚上,我一直在沉思。

几个教训:

1.少走野山野路,如果一定要走,请带上GPS、通讯仪器、地图,足够的水和衣服。

2.心里有严格的时间安排,时间一到若没有找到出路就要原路返回。

3.探险以安全为前提,探险前一定要做好充足的准备,无论是物质上还是思想上。

图8 踩着满地黄叶,我们向触目可及的野长城进发。一路上,风光无限好。

图9 长城上的两个人影让我们兴奋了一阵子,在这种野山,看到人是莫大的幸福。但也就是这两个人,让我们忘记了前方的危险,差点在长城上喝西北风过夜。

图10 山上到处都是野草,野枣的刺儿扎得很疼,但是为了过把瘾,忍一忍。

上野长城

图11 借着这棵小树,我们手脚并用,并不困难地上了城墙,内心愉悦,一来没买票就上了长城,二来江山竟是如此多娇。

图12 这才是野长城,毫无人烟,杂草众生的伟大的世界奇迹。

图13 每人占据一个墙口,内心喜悦不言而知。

图14 望长城内外,惟馀莽莽。遥远的东方有一条龙,他的名字就叫长城!

图15 风光虽然好,安全更重要!切记

更多照片见这里

3条评论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