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北京、旅行和地学
什刹海:北京还有这么个好玩的地儿
什刹海:北京还有这么个好玩的地儿

什刹海:北京还有这么个好玩的地儿

在都市文明中,什刹海面临着定位的尴尬–是吟诵西方情调,还是回归”京味儿”?如果不是那一汪湖水,什刹海不过是三里屯酒吧街的翻版。

钟楼上想南眺故宫,可惜被鼓楼阻碍 ,它们都处在紫禁城的中轴线上,威严而古典。 钟楼上悬挂着中国最大的钟,重达63吨

久闻什刹海大名,只知那是藏龙卧虎之地,有很多曾经的皇亲国戚、王公大臣就选择在那里生息安家,但耳听为虚,眼见为实,什刹海到底如何,只有去了才知道。

到鼓楼一下公交车,就发现这儿确实和一般商业街不同,道路不宽,没有高楼大厦,没有超级连锁店,面市的都是一家家个性十足的特色小店,卖装饰品、特色服饰,游人如织,洋鬼子随处可见,看得出来这是老外喜欢的味道,无怪乎”不到什刹海就不算到北京”,吹得越厉害商业气息也就越浓。

钟楼和鼓楼就座落在什刹海的东面,处在紫禁城的中轴线上,鼓楼往南便是故宫,登上钟楼就看不到故宫了,但这里有中国最大的钟,既然最大,值得一看。俯视脚下,映入眼帘的是一片破旧的平房区,灰色的破墙和陈旧的黄瓦,不见葱葱树木,不见宽敞的四合院,即毫无美感可言,又和现代北京的现代格调格格不入。这可能就是老北京人住的地方,老北京人住拥挤的平房,外来人口却都住高楼新房,为什么会这样?怀旧,住的习惯了?很有意思。看到这些,我开始怀疑为什么有些人可以把什刹海的一切都描写得那么富有诗情画意,描写成北京的水乡?理解一个地方,不能光看导游词,不能光看诗歌和称颂,好不好,还是自己来体会来思考。

什刹海古代有10个寺庙,也叫十刹海,海当然也不是什么海,那只是3个小湖(前海、后海和西海),但故宫边上除了中南海和北海,就属这个湖比较大,北方缺水,有水则灵,所以它也就成了很多士大夫竞相圈地,建家立院的原因。

银锭桥将前海和后海隔开,站立桥头可观西山之秀色,故有燕京小八景”银锭观山”之美称。

护国寺小吃绝对是我没有尝过的美食,虽然有些味道有点怪。 图上分别是枣卷果、豌豆黄、莎琪玛、焦圈、杏仁豆腐和炸豆腐,都没见过吧。

什刹海周边现在保留有很多旅游景点,主要分为寺庙、胡同故居、商业街三大类,宋庆龄故居、郭沫若故居、恭王府花园、醇亲王府、荷花市场、广化寺、火神庙、银锭桥等等,多的数不清,散落在湖边。但是这里最有意思的要数老胡同了,胡同四通八达,交织成一张大网,当你走在胡同里,一不小心就可能发现身边的灰墙里曾经住着哪个贝勒、哪个亲王,和某某风云人物的旧宅擦肩而过,感觉很奇妙。书到用时方恨少,此时才知自己才疏学浅,无法做到思绪神游,否则我的思绪此刻可以穿越时空回到古代,一窥官民的日常生活,娓娓道起闲话家常。逛这里的胡同,如果不做好功课,没有基本功,是感受不到这份历史之重,感受不到人文之深的。所以,我觉得只有聪明的人,博学的人,会思考的人,才能真正理解玩的真谛。我们到了一个地方,如果觉得不好玩,那可能不是真的不好玩,而是我们不会玩。

逛了半天的胡同,终于找到了闻名的护国寺小吃店,这是北京小吃的荟萃之地,物廉价美。显然,我一开始并不习惯诸如面茶这类极富京味儿的口味,但是这些小吃绝对不是我平时能品尝到的,mm最喜欢这里的豌豆黄,只要1块钱,不知道是什么做的,像甜豆腐又像糕点。北京人早上喜欢到这里吃面茶,喝豆汁,如果你点上一碗豆汁并且快乐地喝完,没准就有人会误认你是北京当地人,因为这种味道据说只有北京人才吃的惯,所以,我楞是把它给喝完了,虽然我在写这片文章的时候,这股又酸又怪的味道仍然让我回味无穷。

推荐菜按照投票排名(括号内的数值表示投票数):豌豆黄(340) 面茶(251) 奶油炸糕(242) 驴打滚(210) 羊杂汤(176) 豆汁(173) 艾窝窝(134) 焦圈(123) 杏仁豆腐(117) 糖耳朵(110) 杂碎汤(103) 糖火烧(102) 豆腐脑(93) 炒疙瘩(79) 卷果(73) 炸豆腐(72) 炸糕(71) 肉饼(66) 凉面(66) 锅贴(49) 。

7条评论

  1. 比茄多耳

    错了!没有炸豆腐,右下角是麻豆腐,不是炸的是炒的;萨琪玛不是莎琪玛,满语马奶子的意思,也有人说是狗奶子

  2. 好,多谢比茄多耳。我对植物一窍不通,拍摄植物是因为它们的美经常会被我们忽略,希望通过图片唤醒对美的发现,这是旅行的意外收获,很有趣。

  3. Kai

    去过一次什刹海,是在一个十月的午后,北京的阳光一如既往毫不吝啬地投在湖面上,和朋友点了杯水,慵懒地坐在湖边聊天,觉得首都原来也可以这么柔软。很喜欢那家带着泰国风味的pub,很香艳。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